據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透露,英偉達AI GPU
GB200供應商新增了德州儀器(TI)和英飛凌(Infineon)兩家企業。截至目前,網傳的GB200主要供應商已經包括:臺積電、新思科技、臺達、緯創、MPS(芯源系統)、鴻海精密、立訊精密等。本周三,郭明錤在其X(前“推特”)發帖稱,隨著Nvidia
GB200接近量產之際,越來越多的零組件增加新供貨商,在關鍵電源零組件方面,比如,整合基座控制器原本是臺達電獨供,現在新增MPS(Monolithic
Power Systems,芯源系統);電壓調節器原本是MPS獨供,現在新增TI和英飛凌。英偉達針對GB200新增供應商的做法,郭明錤對此評價說,這“有利降低與成本與質量控管,但也意味著供應鏈競爭壓力浮現”。英偉達的GB200是一款基于Blackwell架構的高性能AI超級芯片,它通過NVLink-C2C接口連接了兩個Blackwell Tensor Core
GPU和NVIDIA Grace CPU,提供900 GB/s的雙向帶寬,簡化編程并支持萬億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和多種AI模型。另據資料顯示,在參數為1750億的GPT-3
LLM基準測試中,GB200的性能達到了H100的7倍,其訓練速度則達到了H100的4倍。基于以上特點,GB200適用于數據處理、工程模擬、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多個領域。根據此前網傳的GB200供應商名單,截至目前已知企業包括:臺積電、新思科技、SK海力士、和碩、臺達、廣達、緯創、MPS(芯源系統)、鴻海精密、立訊精密、美超微、奇鋐、雙鴻、佳必琪、嘉基等。比如,立訊精密為GB200定制各種組件,如供電接口線材、電源管理和散熱等。立訊精密在投資者會議記錄中透露,公司推出了一套名為GB200
NVL72的單柜解決方案,該方案包含電連接、光連接、電源管理和散熱等產品。鴻海是英偉達GB200的首批合作代工廠之一,該公司計劃在下半年開始量產GB200系列產品,預計訂單量高達5萬臺;此外,廣達也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量產GB200產品;美超微預計將于明年出貨超過1萬臺搭載GB200的AI服務器。根據此前的規劃,英偉達的GB200芯片將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量產。在今年8月,美國科技網站The
Information爆料稱,由于設計缺陷,英偉達下一代Blackwell架構系列AI旗艦芯片GB200的出貨時間,將被推遲至少三個月。根據該媒體的報道,臺積電工程師在為量產做準備時,在連接兩個Blackwell
GPU的裸晶上發現了設計缺陷。這可能會降低芯片的良率或產量,因此英偉達不得不對芯片設計進行調整,并在開始量產前與臺積電合作進行新的試生產。
而2024年10月8日,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“2024年鴻海科技日”上表示,鴻海及供應鏈已經準備好成為“首個量產出貨GB200的公司”,目前鴻海正在墨西哥為英偉達建設全球最大的GB200芯片生產基地。他還指出,GB200服務器將推遲到今年Q4晚些時候開始發貨。
本文章轉載至*國際電子商行*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